文献天天读 – 2011Apr22 – 0004

常说事不过三,到了第四篇出现瓶颈鸟。刚写的时候因为手头正好有总结完的热腾腾的slide,码码文字就是一天。现在一下子要重新做一批,工作量就上来了。今天和小老板聊了一下,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,要专注在电信号检测上一段时间,荧光系统暂时搁浅,也验证小泉每问必出事,大家快恭喜他SCI收录吧。目前环境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常在变化,人无近忧五味杂陈。

今天开始的系列是德国慕尼黑工大的一个组,一篇Analytical Chemistry,一篇JPhysics Condensed Matter,一篇Small和三篇Nano letter,特别是后三篇,相当滴有实力。去年开始看文献时就觉得名字眼熟,想来申请的时候有段时间很希望拿到TUM或者LMU的offer,误打误撞还发过骚扰邮件给他。当时我也没有申请现在的职位,也没了解过到底什么方向是前沿,他们组也没几篇文章上线,纯属误打误撞接触到。尽管当时网站上Rant哥照片有点彪悍,不是功成名就的大boss,但做的方向最接近,也就海投之了。事到如今,有生之年,居然狭路相逢,先发好人卡给他貌似很难了。

工艺部分很简单,关键步骤是ebeam litho加KOH etching,然后拍拍TEM,蒸镀金来缩孔。采用这样的方法主要还是湿法蚀刻精度的局限。PDMS coating之后在这种有机绝缘材料上沉积一个电极(如右上图所示),可以避免表面电荷的干扰。同比可以看出:氮化硅的纳米孔会比金纳米孔在低频有更低的噪声电流。金容易吸附DNA,所以表面修饰SAM。最后信号我没贴上来,因为真的没什么意思。

评:大牛测到一堆数据,沉淀啊低调啊,最后只把核心的拿出来发;小牛给大牛擦屁屁,测试结果实验细节讲的透彻;剩下的要无中生有妙笔生花。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沉积金做界面,很奇怪。这个领域内很多新锐,有的攒rp一步升天,有的一步一个脚印,当然也能看到一些后继乏力越来越难发好文章的组,不胜唏嘘。看好Rant组的上升趋势,只不过对如何能利用好另辟的西经存在一些问号(后面详述)。

About Yi Li

A reseach group on Nano-Optics in SUSTech, Shenzhen, China

Leave a comment